當老師除了要知道怎麼教,其實還要知道怎麼學。漢字這麼難,到底學生是怎麼學的呢?最近剛好看到一篇文章調查外國學生學習漢字的策略,剛好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這篇文章是用問卷的方式,調查了95位學中文一年、二年和三年以上的學生,他們的學漢字的策略。問卷根據前人研究,整理了59種策略,然後看這些學生是否一致的使用某些策略,然後做出一些歸類。
統計的結果,整理出來8種策略。
1.orthographic-knowledge-based strategies:基本上是利用字形的方式,利用部首或部件的形、音、義,作為解讀新字的線索。
2.預習和複習
3.利用其它學習行為幫助記憶,如運用上下文、靠寫字、在說話時使用生字等。
4.認知方面:也就是在學習的時候,注意聽老師講,將注意力放在發音和聲調、筆順並練習寫。
5.利用聲音加強記憶:大聲讀幾次、或是給聲音,試著想出字形和字義
6.利用連結:將新字與母語連結,或是利用情境
7.此策略是說如何記更久的,學習者是用聲音的方式,比如聽母語者說、或是對自己說。
8.最後一個策略是了解新字在不同的情境下的意思。
第一個策略可解釋近25%學生使用的策略,換句話說,這表示很多學生已經學會分析字形了,而且也利用這種方式學習新字。這也說明了部件、部首的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有意義的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